NEWS
时间:2025-09-29 22:53:17 来源: 作者:
先说结论,我认为游戏板块非常有可能是下一个创新药。翻看上半年很多游戏公司的财报,业绩增速达到20%以上的比比皆是,甚至有几家直接翻倍了。所以这一轮游戏板块的上涨,背后是整个行业的供需共振周期。
从供给端来看,过去几年由于版号和监管的影响,很多大厂的新产品都压着没上。现在政策环境回暖,一批重磅新作集中发布。腾讯、网易、米哈游等头部公司都在今年推出了自研大作,供给明显回暖。
再看需求端,用户对高品质、强互动、有沉浸感的游戏内容需求正在回升。尤其是AI技术深度融入游戏体验后,画面更真实,交互更智能,开发效率也更高。因此,报表也很好看。这一轮科技行情的主线其实很清晰:一个是AI应用落地,另一个是新消费的崛起。而游戏正好是这两个主线的交汇点。
AI对游戏的影响首先是降本。过去开发一款大型游戏,往往需要上百人的团队,耗时两三年,人力成本非常高。现在AI可以辅助生成原画、设计剧情、编写代码,大幅缩短开发周期,降低人力投入。但更深层的变化还是在增效和创新上。过去不好实现的动态剧情、个性化的NPC、智能对话系统,现在都有可能成为现实。这意味着未来的游戏不再是固定的剧本,而是能不断生长和进化的虚拟世界。用户的粘性更强,付费意愿自然也会大幅提升。
AI提升了游戏内容的生产能力,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优势,就是游戏公司本身的商业模式就很优秀。现金流稳定,应收账款少,净利润高,一款成功的产品可以持续贡献收入2~3年甚至更久。这和电影上映一个月就结束的模式完全不同。而且现在很多国内游戏公司都在积极出海,海外收入占比普遍达到了三成,甚至超过四成。全球化布局也增强了他们的抗风险能力。
大部分游戏公司的估值其实都不高,对应2026年的市盈率还在20倍左右。结合未来两年30%甚至更高的业绩增速来看,估值还有修复空间,这就形成了业绩加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机会。老股民都清楚,科技行情的节奏往往是硬件先动,软件后跟。游戏作为软件中的弹性很高的方向,有点像当年的创新药:前期投入大,周期长,风险高,但一旦成功,回报非常可观。不过,游戏比创新药更友好一点,不用等10年才能看到结果。产品上线几个月,市场反馈就出来了,迭代快,验证快,现金流回正也快。
所以从四季度到明年,新品周期仍在延续,AI的赋能也在不断深化,行业的景气度大概率会继续保持。虽然股价现在走得有些陡,但只要基本面没有变化,趋势就还没有结束。当然,风险也不能忽视。比如政策风险,版号发放的节奏曾收紧,导致板块大幅回调。再就是产品力风险,游戏行业靠作品红利。一旦爆款断档,业绩波动就会很大。因此,选择上要找研发能力强、资源储备足、产品矩阵丰富的公司,这类公司抗周期能力更强。